2023年12月3日,人生就是博化学第一届聚石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安庆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聚势新发,共赢未来”,旨在共同深入探讨在国家战略、政策方针下热门领域的前沿技术、行业痛点以及企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策略。人生就是博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钢,人大主任周东明,安庆市副市长王赵春出席论坛,同时吸引了来自行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合作伙伴等百位嘉宾的参与。
(王赵春,安庆市副市长)
“在以陈钢董事长为典范的一批有爱国情怀、敢于担当的企业家和专家的攻克下,突破了诸如水氧阻隔膜、离子交换膜、反式钙钛矿电池及组件等一系列卡脖子项目,努力构建产业链本土化,积极保证产业链的完整和安全。像聚石化学这样深耕于安庆的企业,安庆市政府将持续扩大双招双引增量,围绕正负极材料、功能膜、隔膜、电池片及组件、钠离子电解液、氢燃料电池、储能系统的滚动引进项目,做长做宽产业链,优化创新生态圈,打造更具影响力、更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我们相信有你们的卓越智慧和创新成果,有你们对安庆的关心和支持,必将对安庆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产业不断升级!"
论坛开始前,与会嘉宾们前往安庆聚石科技研究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参观。安庆聚石科技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亚涛先生向嘉宾们详细介绍了安庆聚石研发中心的PI项目设备,离子提纯设备,CBDA、DMCBDA工艺验证区域,产品提纯区域,钙钛矿项目研发区域,PI项目研发区域以及阴离子膜研发区域,参观结束后,嘉宾们对聚石研发中心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肯定。
(陈钢,人生就是博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我们既面临着许多挑战,同时面临着许多机遇,而科技创新则是我们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的重要手段,高质量发展已经势在必行。接下来,聚石化学重点将是在已布局的产业和领域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升级。这里特别感谢安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我们创造了新化工项目落地的土壤,让我们能够在这里安心落地放心发展。今天,我们在此隆重的举办本次高质量发展论坛,也标志着聚石化学正式开启了新材料、新能源、新化工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聚石化学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动新材料行业上下游深度融合,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已的力量;始终坚持“用科技缔造环保、节能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和美好”的企业使命不断努力奋斗,砥砺前行。让我们聚势新发,携手共进,共同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郑奇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分享主题:电化学储能技术:从锂电到钠电)
高性能储能技术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储能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产生的电量先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将电量进行释放的技术,可以保障新能源电力系统定性和弃风限电问题。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推动,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驶入发展“快车道”,装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新型储能在能源电力转型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现。2022年储能电池出货量为160GWh,成本及安全性影响其进一步增长,因此,亟需发展新型低成本、长寿命储能电池;郑教授提出,全世界固态电池尚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需提前布局),中、日、韩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欧美国家的加入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将率先规模量产(产业链成熟、技术特点),亟需推进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钠电池工作原理是正负极均为具有储钠能力的材料,通过钠离子在正负极间穿梭并脱嵌以实现能量存储和释放的目的。钠电池和锂电池两类电池体系根本性的区别为传导离子的差异。郑教授指出钠储量为锂储量的420倍,存量丰富,钠电池成本较低,比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30%,还具有耐低温、安全性高、快充性能更优异等特点。所以近年来钠电也在储能领域中快速布局发展,但钠电池材料体系尚未完全确定,产业链尚未成熟,且钠电池能量密度较磷酸铁锂更低,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生产制造工艺。郑教授指出:中短期内有机液态电解质的地位不可撼动,主要将侧重于不可燃的、高电压的液态锂电池的产业化;随着全球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布局,全固态锂电池未来的产业化可期;钠离子电池具有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宽温域等优势,将在大规模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涂正凯,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华中学者,分享主题:燃料电池汽车现状、发展与展望)
氢能作为能源转型和减排的重要技术路径,是能源领域不断探索的方向。根据《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到2025年实现燃料电池高品质关键材料、零部件国产化和批量供应。涂教授提到目前国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堆主要由上汽提供,国外企业通过在国内合资建厂组装电堆为国内系统企业提供电堆,国产电堆寿命为几千小时,国外已经达到上万小时,但国外电堆对空气质量要求很高,能否适应国内空气质量条件尚有待验证。但膜电极等核心零部件仍掌控在外方手中。商用车的氢燃料电池系统采用的是石墨板或者复合板,还没有采用高功率密度的金属双极板。石墨板电堆在性能上近年来有较大提升,但与金属板电堆仍有显著的差别,同时从加工便利性和材料发展趋势分析,金属板成本会低于石墨板。对于其他关键零部件如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空压机、氢循环泵等方面,中国与国外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有能力配套的企业少,技术水平较低,大多属于空白或尚未成熟,需要采用进口材料,国际上也被少数企业垄断,价格极高。
(郑宜明,台湾大学博士,分享主题:光刻胶种类以及个别产品的技术门槛剖析)
光刻胶是制造集成电路的关键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集成电路芯片上的集成度、运行速度及功耗等性能,因此要求光刻胶具有高分辨率、强粘附性,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碱性、抗蚀性、工艺宽容度大等特性。在实际研发与光刻工艺需要根据客户的应用需求进行调整。正如郑博士所讲,光刻胶专用化学品技术含量高且处于PCB、面板和半导体产业上游,其质量直接影响下游产品的质量。生产光刻胶的原料光引发剂、光增感剂、光致产酸剂和光刻胶树脂等专用化学品是体现光刻胶性能的最重要原料。通过调整光刻胶配方,满足差异化的应用需求,是光刻胶制造商最核心的技术。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国产化挑战,比如原材料壁垒,长期被外企垄断,高度依赖进口树脂设计、光起始剂或光酸化合物的合成;客户壁垒,通常 LCD 光刻胶的验证周期为 0.5-1 年,半导体光刻胶的验证周期为 1-2 年左右。除此之外,光刻机成本高昂,占高端光刻胶项目成本份额达 30%。最后,光刻胶对企业研发人员素质、行业经验、技术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以及技术储备等都具有高要求,这就成为新进企业短期内难以克服的障碍。
(魏海兵,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分享主题:电解水绿氢制备技术:从碱水电解到阴离子膜电解)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减排减碳,世界各地陆续推出“碳中和”以及明确的氢能发展路线图。我们国家也承诺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要实现全球的低碳转型,氢能这一理想的清洁能源被赋予了重要使命与意义。为此,欧洲、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氢能发展计划,在2020年,欧洲和美国都发布了氢能发展计划,旨在推动氢能在工业、交通、发电等全领域的应用,期望成为氢能的领导者。我们国家发改委也在2022年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电网各种发电形式发电量占比中,火力发电占比仍达到约60%网电制氢只是将碳排放转移至发电侧,且多了一次能量转换和传输的过程,碳排放强度更高国际能源署发布题为《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部门路线图》的报告提到,到2050年全球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将需要大约5.2亿吨的低碳氢气,其中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绿氢要占到约60%。魏教授提出典型绿氢方式为水电解,水电解早在1800年概念就被提出。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五阶段。第一阶段,水电解槽的应用,一般都是用在水电比较便宜的地方,产生的氢气用于合成氨等;第二阶段: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为了航空航天中宇航员生命系统的维系,电解水器件的小型化,开发了质子交换膜电解水系统。第三阶段,简化设计的复杂性,降低成本,开发出高效率、长寿命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系统。第四阶段大概在2010-2020年,这一阶段光伏和风电的价格下降,以及对环境的日益重视,提出了“绿氢”的概念,开始提出更大如1MW的电解槽。第五阶段(现在)就是进一步提高电解水制氢的份额,成为制氢的主流。
(李晓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紫江优秀青年,分享主题:反式钙钛矿电池研究现状与展望)
钙钛矿电池是唯一同时满足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技术。过去十多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电池大多采用n-i-p正型器件结构,但处于电池顶层的常用p型有机小分子Spiro-OMeTAD存在易吸水以及热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发展。稳定性是钙钛矿电池实用化的首要瓶颈问题。李晓东教授指出,钙钛矿产业化几乎全部围绕反式电池进行。反式电池具有稳定性潜力大,能够低温成膜,制备柔性电池,还可以与晶硅兼容,制备叠层电池。李晓东教授课题组聚焦反式钙钛矿电池,围绕稳定性,以表界面调控为核心,分别研究了引入原位交联与电极化学防腐概念,提升钙钛矿电池在室温下的工作稳定性;提出界面异质结思路,实现高效 (>24%)且长期稳定的反向钙钛矿电池;提出“陷”碘策略,实现钙钛矿电池在高温下的长期工作稳定性。李晓东教授详细介绍了了高效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开发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新型应用场景。
(许千树,台湾阳明交通大学 教授 副校长,分享主题:有机太阳能电池最新进展)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质轻、柔韧、可溶液加工等优点,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许校长提到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和艺术结合,做成艺术品比如,飞行器、气球等。有机太阳能电池目前还存在大面积元件效率仍不够高,原料成本较高以及器件稳定性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痛点,许校长对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采取的措施、研究进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阐述,并对此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朱信钊,高级工程师,分享主题:碳中和目标时代绿色氢能发展技术路线)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政策驱动下,氢能产业链开启新篇。国家层面日益重视和认可氢能的战略重要性,加强对氢能的布局。
朱总监指出,氢能作为一种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速度加快迭代,成为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我国氢能尚处于产业化发展之初期阶段,正取得突破并跨越技术商业化临界点,从模式探索向多元化示范迈进。我国正在构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氢气能源工业体系,在制取氢方面,氢能作为二次能源,其发展不可避免地将依赖于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技的突破。通过电力成本与设备成本的协同降低,方可体现绿氢的经济优势。绿电”电解水制“绿氢”是未来主流路线,推动绿氢时代到来。
国家能源集团作为氢能开发及利用的参与者和引领者,2018年2月,牵头组建中国氢能联盟并率先加入国际氢能委员,积极推动氢能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编制完成我国首个《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牵头承担了中国工程院“中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发展战略研究”和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发并示范大规模风光耦合制-储-输-用氢系统关键技术。
各与会代表汇聚一堂,碰撞思想火花。经过专题分享、答疑及讨论等环节充分进行了交流后,主持人宣布由人生就是博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以“聚势新发,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一届聚石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满结束。